
来源:经济参考报责任编辑:赵明从2016年脱欧公投,到今天,英国的“脱欧”大戏已经足足上演了2年时间。在这2年间里,公投、谈判、游行、抗议,一波接一波的故事也让吃瓜群众过足了看戏的瘾。只不过,虽然反对的声音依旧此起彼伏,但是整个英国脱欧的进程终于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经过连月的僵持,英国国内和欧盟之间终于达成共识。11月13日,英国外交部门向欧盟内部提交的一份585页的“脱欧协议”文件草案获得初步认可,欧盟对于英国脱欧达成了原则上的认可。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说,上述内容是题为“使中国对澳投资去神秘化”的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对中国去年在澳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投资氛围。该报告的合著者、毕马威澳大利亚公司亚洲及国际市场业务主管道格·弗格森表示,2018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增长4.2%,但澳大利亚却感受到中国投资大幅下滑带来的痛苦。不过他认为,“中国仍将澳视为一个安全且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弗格森说,相较于受澳国内事务影响,中国在澳投资更多受一些国际事件影响。
这也可以理解,行政机构负责人要处理岛内所有事务,必然会得罪很多人,本来已经成为了“政治易耗品”,背后又站着一个随时会“弃卒保车”的领导人,他的压力与制约可想而知。权力失衡的另一个现象,就是2016年民进党全面执政后,利用完全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来欺凌对手。比如说,利用立法多数强行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与“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借此打压在野的国民党,以期谋得长期执政的优势。再比如,军公教团体被认为是蓝营的铁票仓,民进党在野的时候就指称他们是“米虫”“硕鼠”,掌权后民进党当局不顾强烈反对,通过了削减军公教年金的改革。除了行政权与立法权,民进党还试图染指监察权。被民进党提名为“监察委员”的陈师孟,毫无顾忌地表示要用监察权来“扫除司法败类”,弹劾与民进党立场不同的法官。
2018年是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为负的一年。但即使是相对收益,年度数据也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本,所以NBIM又给出了2013-2018年的综合数据:资产类别数据如下表所示。可见,2018年在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上的损失主要来自于股票,与2017年刚好相反。配置层面低配美国股票、超配中国股票和小盘股造成了拖累,实际组合层面超配金融和消费、超配价值因子提供了负贡献。
格林美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也提到,新能源电池材料营业收入为404278,41万元,同比增长98.70%;毛利率为22.95%,同比下滑3.26%。近日,荆门格林美与永青科技成立的合资公司与福安市政府签署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18.5亿元。
杨欧雯预计,二季度险资或将加大对大消费板块的布局,随时间的推移,银发经济下的养老、教育、医疗产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有望提高,在高增长稳业绩的双驱动下,预期短期内险资不会抛弃消费这一投资逻辑。此外,5G、AI等概念成长空间的打开,吸引了险资的注意力,预计险资也将长期关注,静待业绩兑现。